8月28日—29日,“数字助力·语言赋能”教育国际化创新发展研讨会在郑州举行。研讨会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专门用途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、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指导,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主办。党委委员、副院长徐锡权应邀参加会议。
28日上午,来自政行企校的六位专家学者,围绕“数字助力·语言赋能”教育国际化创新发展核心议题,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。徐锡权作为高职院校代表,作了题为《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教育实践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径》的主旨报告,系统梳理了我校国际化办学成果,并指明了当前职业教育在国际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现实挑战。
圆桌会议阶段,徐锡权就专业群建设与国际化建设融合发展提出四点建议:一是坚持教随产出,加强与企业合作,不断优化国际化布局;二是坚持内涵建设,“引进来”“走出去”,打造高水平专业群;三是直面发展瓶颈,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,提升课程设置与培养对象适配性;四是推动“数字+语言”深度融合,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提速增效核心动力,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。
本次研讨会聚焦“中文+”与“本土化”数字教材研发、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学模式创新等关键实践议题,积极响应了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中“数字化赋能教育国际化”任务部署。未来,我校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语言教育的协同创新,通过优化教学模式、升级教学资源等举措,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,培养更多契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,为全球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更多“日职智慧”与“日职力量”。(国际教育系 董敏)
